yl6809永利(澳门)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百科

yl6809永利 yl6809永利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2011-12-26
酒泉风电基地将添能源外送大通道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展前期工作。这意味着继瓜州至金昌750千伏输变电线路后,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外送再建大通道,将有两条超高压线路输送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产生的清洁能源。         据了解,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甘肃境内总投资40亿元,其中变电站投资11亿元,线路投资2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750千伏沙州变电站新建工程、750千伏敦煌变电站三期扩建工程、750千伏沙州-敦煌双回送电线路工程,750千伏哈密南至沙州(甘肃段)、沙州至鱼卡(甘肃段)双回送电线路工程,线路总长度1146公里。         酒泉市能源局负责人介绍说,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确保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800万千瓦项目第一批300万千瓦电能外送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可确保酒泉风电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在西北网内调峰运行,对于满足西北地区不断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和酒泉新能源基地电能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地电网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11-22
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6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2011年1~10月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简要分析》指出,截至10月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913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净增1481万千瓦,同比增长60.9%;但是水利发电形势严峻,由于枯水期提前到来,各大主要流域龙头水库蓄能值大幅降低,今冬整个水电发电量将大幅下降。        《分析》称,1~10月份,6000千瓦及以上并网风电发电量5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87%;10月份6000千瓦及以上并网风电发电量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48%。        不过,在整体电力投资完成情况中,风电投资有所下降。统计显示,1~10月份,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34亿元,其中,电源完成投资2760亿元。在电源完成投资中,水电、核电同比分别增长25.8%和26.2%,火电、风电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4%,风电投资下降主要是部分风电大省投资有所减少。
2011-08-30
风电并网新标准出台 促企业转向求质量
        8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涉及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实施。   由追速度转向求质量   “未来风电产业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电发电量转变,需要建立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能源行业风电标准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上表示,风电发展前景,决定于标准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无论从装机容量、发展规模还是风机制造能力上看,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电大国。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风电产业已连续5年实现翻番,总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底,全国装机容量已经突破4400万千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发电量已达到365.9亿千瓦时。   “风电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存在质量和速度两大问题。”近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质量上看,风电产业技术标准不够严格和规范,加上一些风电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导致风电项目因质量不达标造成事故屡屡出现。从速度上看,地方政府利用5万千瓦以下项目的招标权大量上马风电项目,导致风电发电量超过电网接纳规模,“弃风”现象普遍存在。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则向本报记者表示:“新的风电行业技术标准的实施是推动风电产业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的重要举措。风电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促使价格竞争让位于技术竞争,以质取胜的竞争方式将会带动中国风电产业的良性发展。”   风电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在技术指标上应充分考虑风电装机、并网和消纳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风电关键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在体系内涵和规划布局上统一完善且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全面接轨。”刘琦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通过风电特许权的方式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中国已成功降低了风电的上网电价和风电设备的造价,但与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是更新太慢,要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面对中国特殊的风电状况“水土不服”。         “风电行业技术新标准的制定提高了风电行业的技术门槛,对于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运营商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萧函表示。         他认为,对于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在有序规范、以质取胜的行业发展环境下,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避免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漩涡,尤其是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来说,这一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不过,技术新标准的制定增加了企业的硬件和软件成本投入,风机制造成本将会随之上升,这无疑会增加风机设备商的销售压力。   对于风电运营商来说,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以及有序的行业发展规划保障了风电场的运营安全,降低了维护成本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风电上网比率亦将随之提高,运营商的风电销售收益随之增加。当然,新的技术标准将会导致运营商在风电场建设和技术改造中的投入大幅增加,这反过来会影响风电场的盈利水平。  
2011-08-17
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 全球刮起“风电旋风”
        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推动下,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十年接近30%的年均增长速度,创造了全球能源行业发展的奇迹。对中国而言,积极开发利用风电,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统计,至2010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19439万千瓦。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和印度5国的累计装机容量均已超过1000万千瓦,成为占据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近3/4份额的世界前5强。从目前世界各国的风电利用水平来看,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是欧洲的丹麦、葡萄牙、西班牙和德国,其风电发电量分别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1%、18%、16%和9%。   毫无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风电发展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业绩,主要得益于各国陆续出台的鼓励风电发展的激励性政策和措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风能资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以及不可调度性等特点,风电发展不仅仅是某一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电力系统实现综合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所以,当风电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能否进一步有效提升其开发利用水平,除必要的激励性政策措施到位之外,还取决于各国各地区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电网基础等客观条件,以及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全方位总结分析各主要风电发展国家的特点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订和出台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的政策措施,是促进风电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   除水电之外,风电是当前技术最为成熟、经济性相对较好的可再生能源,但在当前技术及经济性条件下,仍然还不完全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促进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为投资风电开发项目的社会投资者提供必要的市场保障和基本的收益预期。各国采取的激励性政策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实行风电优先上网政策。各国普遍要求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对风电实行优先上网。例如,德国法律规定,只有在电网出现过载等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特殊情况下,电网企业才可以对风电不实行优先收购。二是出台具有投资回报预期的上网电价。德国长期实行“固定上网电价”,且有明确的起始电价及逐年递减规定。丹麦规定,参与市场竞争的风电开发商除获得市场中标电价收益外,还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电价补贴。西班牙允许风电开发商每年在固定上网电价和“市场+补贴”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并规定了补贴上限和下限,确保风电项目内部收益率维持在7%左右。三是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以确保实现政府规划目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政府强制规定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必须达到发电量或消费量一定百分比的政策。至2010年底,澳大利亚、日本、印度以及美国36个联邦州实行了该政策。   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是实现风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风电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必须通过接入电网、融入电力系统才能实现。由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特点就是通过对电源出力的有效控制来实现对瞬间变化的负荷需求的响应,因此,电源的可控、在控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技术要求。当风电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系统内的风电机组也不能例外。国外主要风电发展国家均已充分认识到提高风电技术标准和严格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因此在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风电标准和并网技术管理。德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家都对风电并网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并通过立法建立了严格的风电并网检测制度,确保并网风电满足技术标准要求。丹麦《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对风电机组的检测认证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只有通过严格检测的风电机组才能并网。西班牙电网公司对风电厂的发电预测进行严格考核,误差比例超过20%则需要向电网企业缴纳罚款,以此激励风电厂提高预测精度。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不仅降低了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提高了风电开发利用水平,而且也有效地刺激了各国风电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德国、西班牙和丹麦都诞生了拥有领先核心技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世界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风电技术及设备制造也成为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保持均衡的开发节奏,是实现风电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   风电是成长中的产业,如何在加强政策激励的同时,保持均衡有序发展,避免爆炸式增长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增加过快、电力消纳困难等问题,是政策安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西班牙的做法是实行风电预分配登记制度,预先对年度新增规模作出规定,未纳入规划的风电厂一律不享受补贴。该政策使得西班牙近十年风电快速发展期间的年度新增规模基本保持在100万—200万千瓦的适度水平。德国政府则是通过滚动调整上网电价以及逐年递减水平,使年度新增容量保持在150万—250万千瓦。印度在其风电快速发展的2005—2010年期间,每年的新增风电规模也基本保持在140万—200万千瓦。   电力系统对波动性风电的接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运行的灵活性。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可支配的灵活电源比例、电网基础及互联规模,以及需求侧响应能力三个方面。   大规模风电入网客观上需要有一定规模的灵活调节电源与之相匹配。总体看,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电源结构中,燃油、燃气、抽水蓄能以及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机组等具有灵活运行性能的电源比例相对较高,使电力系统接纳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技术困难相对小一些。在美国的发电总装机中,除水电外,仅燃油、燃气和抽水蓄能发电机组的比重就接近50%,德国、西班牙的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20%和35%。风电发展较快的国家,往往伴随着调峰电源的同步发展。2001—2010年期间,西班牙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1775万千瓦,油气机组容量同期增长了1801万千瓦,风电与油气调峰机组基本实现了同步增长。此外,西班牙电力系统中还有500多万千瓦运行非常灵活的抽水蓄能机组。   加强电网互联,有利于平抑不同地域风电出力差异,共享大电网范围内的灵活资源,有效提高本地风电开发水平。德国、西班牙电网通过220千伏及以上跨国联络线与周边国家实现了较强互联,风电消纳得到了欧洲大电网的有力支撑。丹麦电网与挪威、瑞典和德国通过14条联络线实现互联,设计容量超过500万千瓦。挪威等国丰富的水电资源发挥了“蓄电池”作用,为丹麦风电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美国虽然目前跨州、跨区电网联系较弱,但正在规划建设数条超高压跨州输电线路,以支撑未来风电的进一步大规模发展。
2011-08-09
18项风电技术新标准发布 由追速度转向求质量
         据经济之声报道,能源行业风电标准技术委员会今天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风电产业发展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风电发展转向追求质量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今天表示,由于我国风电自主技术能力弱,在标准的研究、形成、采纳、实施方面的滞后较多。一些直接引用的国外标准,例如IEC相关标准,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风况。   此前,在标准滞后和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完备的背景之下,由于风机缺乏低电压穿越能力而导致脱网、叶片私自更换材料导致叶片成批更换等情况时有发生。   “风电发展前景,决定于标准化水平。”刘琦表示,未来风电产业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电发电量转变,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转变,从陆上风电为主向陆上、海上风电全面发展转变。   为改善风电行业标准滞后的状况,能源行业风电标准技术委员会今天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这18项标准涉及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风电产业发展目前急需的技术标准。其他相关标准还在继续研究中。   风电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六成   刘琦在会议上透露,今年上半年,风电发电量大幅增长,达到365.9亿千万时,同比增长了60.4%,增速大大高于火电、水电和核电,超过了宁夏、重庆、天津、吉林等7个省份上半年各自的用电量。   与此同时,中国风电开发正在形成规模,河北、内蒙、甘肃等千万千瓦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蒙西电网风电并网装机已经达到760万千瓦,年底达到1000万千瓦。风电发电量在蒙西电网全部发电量的占比已经达到12%,已经接近丹麦和西班牙的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甘肃、酒泉成片发展风电的装机容量已经突破5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片风电区域。到今年年底,除西藏以外,其他各省都有风电场。   “海上风电即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刘琦透露,很快即将启动第二批的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招标规模为200万千瓦。
2011-05-31
低风速风电纳入十二五规划 市场空间巨大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在目前大基地风电建设之外,未来国家将支持在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加强低风速风电开发已被纳入“十二五”风电发展规划,政策上拟提高其在未来整体风电开发布局中的比重。  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开发已趋饱和的情况下,资源欠丰富地区的低风速风电场开发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规划目标有望达2000万千瓦  低风速风电是指风速在6到8米/秒之间,年利用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下的风电开发项目。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且均接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但目前国内的风电开发集中在“三北”、东南沿海等风资源丰富的高风速地区,低风速区的风电开发几乎处于空白。在风能资源较好地区的风电开发受限于并网瓶颈而不断“弃风”的背景下,低风速区风场开发逐渐引起各方关注。  国家电网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加紧风电接入电网和市场消纳研究,其中就着重提出电网受端省区的低风速风电开发和电网消纳问题。他表示,未来将加大这些低风速 地区的风电装机规模目标,作为大基地接入大电网之外的电网开发格局的有效补充,这些省区的发展目标有望从不足10%提高到20%,并鼓励分散接入电网。这意味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中,将有2000万千瓦的份额属于低风速风电开发。  风电设备商受益  事实上,一些国内的风电龙头企业已开始在低风速领域谋篇布局。在属于风能资源Ⅳ类区的安徽省滁州市,龙源电力就建成了国内首个低风速风电项目——来安风电场。据了解,该风电场共装132台1.5兆瓦风电机组,年发电量预计达3.9亿千瓦时。  据该项目一位负责人介绍,该风电场利用小时数达近2000小时,尽管不及三北地区2600-2800的风电利用小时数,但安徽滁州地区距离华东电网的受端非常近,无“弃风”之虞,机组基本都可满发,这就能保证项目的稳定投资收益率。未来,龙源电力还将在安徽和山东等地兴建一批低风速风场。  相关人士对此分析,国内尚有很多类似滁州这样的低风速开发区,分布在安徽、湖北、福建和云南等省,这些地区均距离电网受端较近,而且紧邻耗电大省,能保证项目所发电量全额上网。  上述负责人表示,尽管在这些地区建风电场投资较普通风场高5%,但低风速区的道路运输条件、建设条件等优势,通过内部调控可以消化成本增幅,因此,项目综合效益要优于高风速区风电场项目。  紧随风电场开发步伐,一些风电设备制造商也已开始配套研制低风速风电机组。金风科技、国电联合动力目前均有兆瓦级低风速风电机组投入运行。而在低风速风机与普通风机差别最大的机组叶片制造方面,目前已在中材科技、中复连众、时代新材等企业研制出成品。上述人士表示,目前低风速风电机组造价要高于普通风机,但批量成本未来会随装机规模的扩大不断降低。  白建华指出,在国家对于低风速风电开发政策支持越来越明确的背景下,未来五年内,低风速风电开发必将迎来发展高峰期,而上述率先布局此领域的企业必将广获利好。
2011-05-03
多部委推风电海水淡化 千亿元级成套装备市场待挖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希望通过展开部省合作,解决东部沿海海水淡水问题,并推动沿海地区千亿元级成套装备制造业高地的形成。  4月2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议室“十二五”海水淡化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成果评审会上,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邀请与会人员品尝装在透明玻璃杯内的特别的水。这杯水是由海水直接生成的,与一般的海水淡化水不同的是,它的处理装置所需电量是由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电供给的。因此它也可以被称为可再生饮用水。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十二五”海水淡化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成果评审会。评审组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  在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中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分布极不平衡,希望通过展开部省合作,解决东部沿海海水淡水问题,并推动沿海地区千亿元级成套装备制造业高地的形成,使非并网风电尽快产业化多元化。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表示,我国海水利用能力年均增长70%,但“十一五”任务未完成,和等国外大公司GE的合作并不理想。现正开展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建立类似天津滨海和河北曹妃甸店等区域性试点工程。针对进入城市管网难问题,将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并制定税收优惠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风电海水淡化产业化可行  2011年1月,顾为东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江苏大丰市建成了日产100吨风电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利用1台30kW风机直接给海水淡化装置供电,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吨水综合能耗3.6kWh。“这套系统实现了风电100%利用。”顾为东对本报记者表示,“风大的时候淡化海水,风小的时候给蓄电池和控制系统充电。”  评审组认为系统主要创新点和先进性有:首次采用耦合控制技术,风电可以独立,也可以与网电、风电缓存系统协同给海水淡化装置供电;首次将海水淡化设备与风力发电设备协同设计后整体安装在风机塔筒内,组成一体化成套装置;首次采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变工况优化控制技术,成功研究了风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中流量、压力调控系统,解决了风电海水淡化的稳定运行问题;总造水量可随风电功率变化而调节,单位水量能耗基本维持不变。专家组希望能尽快建设日产万吨级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曹健林肯定了“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项目取得的一系列完整知识产权成果。他说,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很快,2005以来风电装机连续五年翻番,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8927.99兆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3.29兆瓦,双居全球第一位。50米以上风能潜在开发量达23.8亿千瓦。加上海上可利用风能资源,已远超过我国化石能源之和。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1.5亿千瓦,按照发展态势,很有可能超过1.5亿千瓦。曹健林表示,在科技部科技能力第三方测评中,江苏省的科技能力测评居全国第一,率先布局海上风电三峡战略,江苏风电装备制造生产能力占全国50%以上。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位居世界前列,产品质量、规模、产业链得到全面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快替代能源开发,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有重大意义。  中国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介绍,目前世界上共120个国家和地区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2009年底,世界海水淡化产能3590万立方米/每天,80%用于饮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饮水问题,全世界现有1万5千多个海水淡化工厂,2015年底预计全球海水淡化市场为700亿至950亿美元。未来20年增长最快的市场是中东、中国、印度和美国。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大的使用风能的海水淡化工厂,西班牙、以色列等国的海水淡化处于领先。海水淡化面临环境挑战,被指破坏海洋生态,因此排放出来的盐水采用直接同污水处理厂相连,中国现有62套海水淡化装置,产能为64万吨/天,主要应用在钢厂、核电站和海岛等。我国示范工程甘肃定西海水(苦咸水)淡化项目,由于有政府补贴等优惠,成本已降至1块钱/吨。预计到2014年,世界海水淡化产量相当于一个泰晤士河,解决2亿人口饮水问题。
2011-05-03
内蒙古率先晋级“千万千瓦风电俱乐部”成为“中国风电之都”
        3月30日,第五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组委会在北京向中外媒体发布重磅消息:截至2011年2月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109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16.26%,领跑各兄弟省区,率先晋级“千万千瓦风电俱乐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电之都”。         同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张福生在该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风电三峡”的梦想在内蒙古正在变成现实。         张福生在300多位中外嘉宾和媒体面前自豪地宣称,“中国风电的内蒙古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坚信,世界风电的中国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也一定会到来。”电力、煤炭等能源工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日前,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快报显示,截至2011年2月底,内蒙古自治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6703万千万,超越了广东、山东、江苏,跃居全国第一。         此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数据,2010年内蒙古累计送出区外电量10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7%,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并连续6年位于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能源基地,少为人知的是,内蒙古也是我国非化石能源资源的宝库,其碳汇拥有量约占全国的17%,风能和太阳能可开发利用量在全国数一数二。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介绍,根据国家气象局最新对全国七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目前内蒙古已探明技术可开发的风电资源,即蒙东和蒙西两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可装机容量达3.8亿千瓦,是全国其他六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最大装机容量的1.8倍,且风资源最优,年利用小时数高达2600小时,风力发电完全成本低于0.45元/千瓦时。         据悉,内蒙古在1989年率先拉开了规模化开发风电的大幕,但是直到2005年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只有17万千瓦。2007年9月24日,内蒙古风电装机首次突破100万千瓦。而“十一五”末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的宏大规划,在2009年10月即提前实现。         目前,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三峡、京能、中广核等一线能源企业悉数挺进内蒙古开发风电。维斯塔斯、金风、华锐等国内外设备巨头纷纷落户内蒙古。多方优势形成合力,促使内蒙古在风电设备研发、制造、风电场建设、人才培训和电网接入试验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火电负荷率因外送不畅导致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内蒙古风电负荷率仍保持增长。其中,电网企业的开创性工作功不可没,包括大开机方式接纳风电、风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的应用等为我国探路新能源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了解,过去的五年,内蒙古电力公司经营的蒙西区域内风电装机从8.3万千瓦起步,去年已达到630万千瓦,占电网统调总装机(含风电)的16.4%,达到电网最大发电负荷的32%,达到电网最高供电负荷的38%,风电装机规模和电网消纳比例等各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         同时,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内蒙古东部电力公司管理的蒙东电网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十一五”末,蒙东电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37万千瓦,占区域内装机总容量的21.61%。今后,内蒙古东部电力公司将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推进“风火”打捆外送方式,以期进一步推动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内蒙古有关方面正在推进当地的抽蓄电站项目,为电网大量接入风电进行深度调峰。同时内蒙古亦在探索包括电力多边交易、智能电网、风电科学预测调度、抽蓄电站运营费用分摊等新办法,以实现风、火、抽水蓄能相互调峰,打捆以稳定的潮流外送的目标。
2011-04-07
国内外风电叶片用创新材料纵览
        近年来,复合材料制造商倾力研发更好的材料来满足风电市场的需求,关于风电材料的报道层出不穷,在风轮机尺寸日益增大的形势下,材料供应商们面临着明显的挑战,特别在转子叶片制造方面。文章将把近两年国内外企业推出的风电叶片用创新材料做简单的介绍。          一、国外企业          (1) 欧文斯科宁的WindStrand 玻璃纤维         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的WindStrand增强材料是能使风轮机制造商优化系统设计,降低发电成本的突破性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与E玻璃纤维相比,它能使同样设计的叶片减轻重量17%,或使同样重量的叶片长度增加6%,从而提高发电量12%。而与碳/玻混杂叶片相比,它能节省制造成本20%。         20年来,欧文斯科宁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和织物受到各大风轮叶片制造商的欢迎。          (2) AGY的S-1 GlassTM无捻粗纱         美国AGY公司于2009年9月宣布它所研发的S-1 GlassTM新型高性能玻璃纤维无捻粗纱获得国际资深认证机构德国劳埃德(GL)为其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认证。此S-1玻璃纤维填补了E玻璃与S-2高强度玻璃之间的成本和性能空白,因此是制造风轮叶片主梁的理想材料。据称在同样树脂体系中,S-1玻璃纤维比E玻璃纤维拉伸强度高45%,拉伸模量高25%以上,藉此它可增加叶片长度或减轻叶片重量从而降低风轮机成本和发电成本。         (3) PPG的HYBON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美国PPG工业公司于2010年1月11日宣布其用于风轮机叶片制造的HYBON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产品获得GL认证。经认证的产品包括HYBON,2001、2002、2006和高性能2026无捻粗纱。据介绍,这些无捻粗纱可让风轮叶片制造商使用多种树脂(包括乙烯基酯树脂)制造高性能产品,特别是HYBON,2026无捻粗纱是专为大型叶片和海上风轮机而设计。认证结果表明,HYBON玻璃纤维产品超过了GL的标准,超过了目前风轮叶片的设计要求。PPG将继续致力满足和超过风能这一新兴行业的高要求。         (4) 佳斯迈威的086型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2010年4月,美国佳斯迈威公司的086型无捻粗纱获得GL的风电应用认证(并适用于舰艇和工业用途)。因其良好的浸湿特性和在环氧树脂中优异的耐疲劳性能,此品牌无捻粗纱特别适用于树脂灌注工艺。 该公司为此品牌及076型无捻粗纱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即提高了线密度(Tex)的稳定性,使织造商和风轮叶片制造商能够进一步优化工艺过程控制,织造商得以织造重量一致的织物,叶片制造商能够减少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用量,以更低的系统总成本制造更轻的叶片。         (5) 巴斯夫新近研发了制造大叶片的环氧树脂体系         在风轮机尺寸日益增大的形势下,材料供应商们面临着明显的挑战,特别在转子叶片制造方面。目前,弹性更好的玻纤增强环氧复合材料正在取代传统的聚酯基复合材料,以获得转子跨度超过100m时所需的材料性能。为应对这一挑战,德国巴斯夫公司新近研发了制造大叶片的环氧树脂体系,并获得了GL认证。这些环氧体系能够减少固化时间从而大大缩短成型周期(约30%)。         (6) 拜耳风电叶片用聚氨酯复合材料         拜耳集团旗下的美国拜耳材料科技公司获得美国能源部75万美元的拨款,正在探讨用碳纳米管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来制造1.5MW以上的更大、更强、更轻的风轮叶片。         拜耳称这种用碳纳米管增强的聚氨酯体系可提高材料的比强度50%之多。该项目还将探索把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聚氨酯基材料作为低排放技术来减少碳足迹。         除了提供强度更高的复合材料结构外,聚氨酯基体系还使用生物基组分,并可省去后固化工序以降低能耗。         二、国内企业         (1) 巨石集团的E6高性能玻璃纤维         为了满足风电市场对风轮叶片增强材料的技术要求,中国巨石集团于2008年研制出具有独特成分的E6高性能玻璃纤维,于2009年正式推出。据称E6玻璃纤维与传统的E玻璃纤维相比,拉伸强度可提高15%,模量可提高10%。 398和386T两种直接无捻粗纱分别为环氧树脂和聚酯树脂而研制,它们均使用专门的硅烷基浸润剂,用来织造单向、双轴向或多轴向织物,具有优良的织造性能,可织成清洁和平整的织物,用于预浸料或树脂灌注成型。         (2) 重庆国际的ECT、TM高性能玻璃纤维         为应对风电市场对玻璃纤维更高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耐疲劳性能的要求,中国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紧随国际步伐,开发了ECT系列玻璃纤维,又为应对更长叶片市场的需求,开发了TM系列玻璃纤维。据称此两种玻璃纤维全面进入我国兆瓦级风轮叶片市场,每月用于叶片市场的出货量达4,000,t,其中多轴向织物8,00,t,高性能叶片用纱3,000,t。          (3) 泰山玻纤的GMG玻璃纤维         中国泰山玻璃纤维公司于2009年正式推出GMG玻璃纤维,拟全面进入风电和高性能玻璃钢市场。 新的玻璃配方、表面处理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不仅优化了GMG纤维的内部结构,而且显著提高其表面性能。据报它与普通玻璃纤维相比,同条件下其拉伸强度提高22%,模量提高15%,耐酸性能提高50%,并具有很好的抗疲劳性能。  
2011-03-11
2010全球风电装机新增22.5%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本月初发布的最新消息,201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35.8吉瓦,至此,全球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94.4吉瓦,较2009年的158.7吉瓦,增长了22.5%。同时,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也意味着价值473亿欧元(约合650亿美元)的投资。         风电市场异军突起 中国成黑马         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呈现出一大亮点,那就是从往年更多被传统欧美富国市场的垄断中突围,转战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超过一半的新增风电装机来自欧美之外的非传统市场,其中贡献最大的要数中国,几乎占到了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约为16.5吉瓦。至此,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0吉瓦(约合4000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他新兴风电市场还包括:印度新增2.1吉瓦,巴西新增326兆瓦,墨西哥新增316兆瓦,北非(包括埃及、摩洛哥以及突尼斯)新增213兆瓦。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 Sawyer说:“现在风电强劲的发展势头表明了风电日益增长的竞争力。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发生在亚洲、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和墨西哥,甚至在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们也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苗头。”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并进而形成强大的市场,行业踊跃参与。”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在傲然的成绩面前,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足和差距仍然存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表示:“首先是中国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包括设备完好率、发电能力等还有待提高,虽然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美国,但是发电量只有500亿千瓦时,仍低于美国;其次并网容量与吊装容量的差别,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讲国外先进水平未并网容量不会超过10%,而中国一般高达30%以上,影响了风电效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传统欧美风电市场表现欠佳         虽然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绝对量增加了,但是风电市场在2010年年增长率却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下跌,较2009年新增38.6吉瓦的装机容量,缩水了7%。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传统市场的滞后。经济危机使经合组织国家用电量下降,风机订单量也处于低水平。         曾经的风电强国美国在2010年遭遇寒潮,新增风电装机仅为5吉瓦,比2009年的10吉瓦,下降了50%。“主要是缺乏一种长期的、可预测的联邦政策。”美国风能协会首席执行官Denise Bode将风电遇冷归因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他还进一步补充说:“反观化石燃料,其在享受政策连续性所带来的优惠方面显而易见——已享受了长达90多年的特权。”         在欧洲,2010年的新增装机容量为9.9吉瓦,相比2009年的10.7吉瓦,下降了7.5%。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主要是陆上风电装机下降了13.9%至8.4吉瓦,但其海上风电装机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飙升了50%,至883兆瓦。在东欧,主要是在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波兰,风电开始日渐活跃。         不过对这一数据,誓言要引领风能发展主导权的欧洲似乎并不满意。欧洲风能协会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Kjaer称要引以为戒,“当务之急是拓宽对可再生能源的融资渠道,欧盟必须果断地发展风电,如果贻误时机,将后悔莫及,因为届时失去不仅是风能领导权,更是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领导权”。         不过也应该看到,尽管风电市场在2010年增长率较往年有所下滑,但是正如Steve Sawyer所说的 “2010年对很多行业而言,日子都不好过,风能也不例外”,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淡去,经济发展稳中有升,“2011年会好起来,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风机订单量反弹,且风电投资在持续增加”。         风机价格走低 中国风企应走出国门         随着全球风电市场的蓬勃发展,风机价格也不再像以往那样高不可攀。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月7日发布的最新风机价格指数(该指数包括风机成本以及海运或陆路运输成本,但不包括增值税、建设成本和连接成本等——编者注)显示,2010年下半年签约的、于2011年交货的风机平均价格已降至每兆瓦98万欧元(约合133万美元),为2005年来的最低价,比2009年下降了7%,比2007-2008年下降了19%。       “最新的风机价格指数表明,风电可大规模应用的竞争力在增强。现在因供应产能过剩,风机成本降低,风电场开发商可得享低价优惠。” 新能源财经首席执行官Michael Liebreich称。         不过彭博新能源财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近些年来,风机价格下降了不少,但是风机采购商也并非只看重风机的价格越低越好,而是希望随着全球需求的复苏,从2012年至2013年开始,风机价格能够保持稳定。         反观国内,综合折算下来,国内风机每兆瓦的平均价格要低于国际平均价格的30%以上。据记者了解到,2010年我国国家特许权招标中,金风1.5兆瓦风电机组报出了3850元/千瓦的最低价,华锐1.5兆瓦机组报价为3983元/千瓦。“上述报价基本上是现在的市场价格水平。”华锐风电技术总监陈党慧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国内低价是竞争导致的,跟国外没有直接关系。”        大同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蔡文彬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风机价格低主要是因为业内白热化竞争加剧,成本控制尤其是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同时整机的规模化生产也降低了风机的单位成本。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备最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但中国风企在走出国内、出口国际市场上还鲜有动作。就此,本报记者致电中国首家在美国建立示范风电场和机组项目的金风科技,得知未来金风科技将通过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逐步完善产业链,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国门是一种必然趋势,就目前国际风机主流技术水平而言,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技术差距非常小。” 蔡文彬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当前中国风机的出口量非常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战略还处在初步实施阶段,对风机出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大多刚刚完成先前引进技术的消化,目前正处在自主研发阶段,自身的技术储备还不能满足国外客户的苛刻要求;三是,国内许多风机企业缺乏风机设备认证的观念,而取得国际权威机构的风机设备认证是国外客户接受中国风机设备的先决条件。
2011-01-01
2010年中国风电行业10大要闻
  2010年,我国的风电发展延续了前几年的火爆势头,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将双双位列世界冠军。   从《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实施、风电上榜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首次海上风电招标来看,国家对风电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从国家能源局启动风电质量调查、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来看,各界更加关注风电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从5兆瓦风机首次出产、千瓦价格跌进4000元来看,风电整机在迅速降低成本的同时加速走向大型化,整机行业重新洗牌的格局已经显现;从对接中美风电来看,风电企业出海要做的功课和要交的学费还难以估量;从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来看,风电基地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并存,风电发展的速度需要重新审视。   “十二五”我国将迎来风电发展高潮,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厘清解决思路,将决定我国风电下一步发展的成败。   1、国家能源局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   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新闻事件 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在京组织召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   此次启动建设的风电标准体系包括风电场规划设计、风电场施工与安装、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电场并网管理技术、风电机械设备、风电电器设备等6大类,每大类包括若干条具体标准。这些标准被集中收入会议上发布的《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中。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国务院38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因此,此次全面启动风电行业标准建设,就是落实此文件规定,加快推进风电标准建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规范风电设备市场秩序。   2、《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实施   艰难前行,重在落实   新闻事件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于4月1日起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有两大亮点,一是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二是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财政部、能源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日前纷纷表示,已在财政支持、具体细化措施方面做好准备,尽最大努力推动该法的有效实施。 修改后的法律明确,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家电力监管机构,共同督促落实电网企业优先调度和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具体办法。   3、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完成预验收考核   拉开海上风电大幕,创造风电史上多个第一   新闻事件 8月31日,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风电场全部34台华锐风电SL3000风电机组,顺利完成海上风电场项目240小时预验收考核。   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全球欧洲之外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东海大桥东侧的上海市海域,距离岸线8-13千米,平均水深10米,总装机容量102兆瓦,全部采用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预计未来年发电量可达2.6亿度。其中,中复连众为东海大桥风电项目提供了26套3兆瓦叶片,占到此海上风场的近八成份额。   4、首次海上风电招标结果出炉   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开发,价格难以反映真实成本   新闻事件 10月8日,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四个项目招标,总装机容量为1000MW,全部位于江苏,共包括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四个风电项目。中标以上项目的风电场运营商都是央企子公司,分别归属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和国电集团。而为四个风电项目提供风机的整机厂商也圈定,华锐风电拿下滨海300MW、射阳300MW两个项目,金风科技获得大丰200MW项目,上海电气则获得东台200MW项目。   本次海上风电项目,滨海、射阳、东台、大丰四个项目的中标电价分别为0.7370元/千瓦时、0.7047元/千瓦时、0.6235元/千瓦时、0.6396元/千瓦时,和陆上最高风电标杆电价0.61元相近。   此前,国家能源局已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省份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    5、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5兆瓦风电机组出产   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制造商上演军备竞赛  新闻事件 10月12日,国内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由其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出产,这是我国首台5兆瓦风电机组。与此同时,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将于明年上半年出产。   据了解,华锐风电的5兆瓦系列风电机组包括陆地、海上、潮间带系列机型,是技术领先、全球主流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具有单机功率大、单位面积装机容量大、风能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单台5兆瓦风机,每年发电可达1000万度。   6、新能源上榜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   政府决心要转化为企业信心   新闻事件 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力争达到15%左右;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决定》提出,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此外,将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决定》还强调要深化能源领域改革。这包括建立健全新能源、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机制和税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电力体制改革等。   7、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   成绩与问题并存,酒泉速度需慢行   新闻事件 11月3日,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2008年4月,总规模1271万千瓦的酒泉千万千瓦  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使酒泉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酒泉一期工程是2009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的,引入18家国内实力最强的风电投资企业共同开发,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建设配套电网工程,接入西北电网统筹调度运行。一期工程规划建设516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到目前为止,实际建成536万千瓦。   随着酒泉风电基地一期的建成,甘肃将同步启动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拟建总规模800万千瓦,“十二五”末建成投产。   8、国家能源局启动风电设备质量调查   促行业健康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新闻事件 10月底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启动了风电设备质量大调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发生的多起风电质量事件,是国家能源局此次大调查的重要原因。中国风电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个别风机出现质量问题难以避免,在国外风电发展中也发生过多起事故,问题也不少。关键是要找到问题,正视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据悉,风电设备质量调查的具体工作由中国风能协会协助。   9、风电整机进入3000元时代   风机成本趋于透明,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新闻事件 10月26日,“张家口坝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与“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东南部风区”风电机组招标会上,金风科技以3850元/千瓦、华锐风电以3983元/千瓦的报价,宣告1.5兆瓦风电机组单位千瓦造价跌破4000元。此外,上海电气2.0兆瓦机组3899元/千瓦、东方电气2.5兆瓦机组4036元/千瓦和明阳风电3.0兆瓦风电机组4100元/千瓦的报价,也创造了各自不同级别的最新纪录。   10、国家能源局首次对接中美风电项目   风电企业一片茫然,出海之路任重道远   新闻事件 12月6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召开了“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风电项目“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首次集中探讨了国内风电企业出口问题。困扰风电场开发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多年的问题得以破冰。   会上,企业们探讨了国际化战略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政策、融资、法律、税收等问题,暴露出企业对国际市场缺乏基本了解,困境重重。 (人民网  2010年12月29日)
2010-11-08
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一期竣工 风电外送通道被打通
       11月3日,在京举行的新疆与西北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暨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投运仪式。         3日上午,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庆典仪式在酒泉市瓜州县敦煌750千伏变电所举行,一期项目预计年发电量123亿千瓦,年可替代标煤约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80万吨。这标志着新疆电网自此结束孤网运行历史,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外送通道得以打通,使西北地区的水、火、风电“打捆”东送成为现成。         2008年4月,总规模1271万千瓦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使酒泉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今天竣工的一期工程引入18家国内实力最强的风电投资企业共同开发,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建设配套电网工程,接入西北电网统筹调度运行,规划建设516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实际建成536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23亿千瓦时。        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起于酒泉瓜州县,是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段核准投资84.8亿元。750千伏电网对实现包括酒泉基地一期工程在内的西北地区电能送出至关重要,对进一步改善甘肃电网主网架,提升电网输变电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风电规模化和产业化,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两项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风电发展战略的成功应用,成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1月3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仪式瓜州现场         与此同时,甘肃省积极规划和建设了以风机整装、叶片等风电主要设备及配套零部件制造为重点的酒泉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园。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引进包括占全国整机整装和风叶制造业绩前三名在内的30多家制造企业落户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有18家企业建成投产。装备制造累计实现产值259.84亿元,风电产业为酒泉当地提供了6800个就业岗位。         随着酒泉风电基地一期的建成,甘肃同步启动了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拟建总规模8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瓜州、玉门和肃北等地,力争年内完成核准手续,明年开工建设,“十二五”末建成投产。届时,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总装机规模可望达到1336万千瓦,年发电量230亿度,每年可替代标煤约9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40万吨。
Baidu
sogou